0731-85412588
长沙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病人就医注意事项
亲爱的患友,欢迎您来长沙市长沙宏康中西医肿瘤医院就医治疗,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方便您就医,请您了解就医期间注意事项:
一、门诊
医保病人凭《诊疗手册》到门诊挂号就医,普通门诊费用使用市医保卡在POS机上刷卡或交现金。
二、住院
1.医保病人凭住院证在收费室办理入院手续,再由医保科核实《长沙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和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查验确认身份后,带《医保手册》和住院证、医保住院通知书到住院部办理医保病人住院手续。
2.住院应按规定交纳起付标准和个人自付部分预交金,并主动说明年度内以往住院情况。
3.参保人员发生意外伤害如需住院,须填写《长沙市医保人员意外伤害审批表》(注明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时间、经过、证明人等)、带急诊病历由医院医保办初审,书面报告医保中心审核通过方能纳入医保结算范畴。
4.入住病房后,请病人主动出示《长沙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交由护士保管以便护士或经管医生核实;住院过程中,请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在了解自付分担情况后于《医保病人自费项目签字同意书》上签字。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的药品、项目全额自付。
5.医保病人个人自付费用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起付标准:是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开始支付的标准,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全额支付。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800元;
2)政策自付:即按政策规定的自费项目,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乙类药品等的自费部分、全自费药品、超标准的床位费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明确规定不予支付的各种其他费用。
3)比例自付(二级医院标准):参保人员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减去起付线、政策自付部分后,再根据分段自付的比例计算个人自付费用。
4)出院带药标准:医保病人只能带与疾病治疗有关的药品(限口服药),不得带检查和治疗项目出院;急性病不得超过7天量,慢性病不得超过15天量,品种数不得超过4个。
三、参保人员住院享有以下权利:
1.平等权:医保病人住院享有与其他病人同等权利,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歧视医保病人。医保病人应自觉维护医疗秩序,主动配合医生的诊疗,自觉抵制不合理的医疗消费。达到出院标准时,医保病人应及时与医院结算费用,如符合出院标准而拒绝出院,自通知之日起,按自费病人处理。
2.知情权:医保病人或家属对医院提供的自费项目及个人自付部分有权要求医务人员给予说明,了解已发生医疗费用总额及个人自付情况,有权按一定程序查询费用明细。
3.投诉权:医保病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工作有意见,可向医院医保科、医务科、院办公室投诉。
“跨省异地”就医如何直接报销?
2022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2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为了给参保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目前已开通异地就医备案办理功能。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只需简单几步操作,即可完成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并在异地就医时实现直接结算。
哪些人群适用?怎么备案?有哪些查询服务?一起来看看吧!
01具体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02如何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呢?
第一步:开始备案
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微服务→国家异地就医备案,进入异地备案小程序页面。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按钮,开始备案。
第二步:选择备案类型
进入异地就医备案申请页面,参保地为系统默认,参保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做好就医地、参保险种、备案类型的选择。
第三步:提交备案材料
阅读备案告知书,选中【本人已仔细阅读备案告知书】后,点击【我已阅读,开始备案】按钮。
填写备案信息、联系人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备案申请。
有些地区允许参保人通过个人承诺的方式办理备案,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无法提交认定材料时,可以点击“个人承诺书”,按要求完成签名后,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备案申请。
小提示
如果已经入院,选择备案开始时间时应提前到入院日期之前。备案成功后,建议按异地医保人员身份重新办理入院登记,确保出院时能够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第四步:查看备案进度
点击首页【备案记录】按钮,进入异地就医备案记录页面,实时查看备案进度。
03小程序还有哪些查询服务呢?
除了申请备案外,参保人还可以在小程序查询各统筹区及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的开通情况。
点击【异地就医更多查询】可查询“异地就医费用明细”、“门诊慢特病告知书”、“门诊慢特病资格”。